北京時間12月22日5時48分將迎來冬至節氣,民間習俗從這一天開始“數九”,標志寒冬到來。冬至這天,太陽幾乎直射南回歸線,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
北京時間12月22日5時48分將迎來冬至節氣,民間習俗從這一天開始“數九”,標志寒冬到來。
冬至這天,太陽幾乎直射南回歸線,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這天過后太陽將走“回頭路”,其直射點開始從南回歸線向北移動,陽光的照射和白天的時間將一天天增加,正如民俗所說“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冬至過后,我國各地氣候都會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常說的“進九”,民間有“冷在三九”的說法。氣象資料也顯示,每年的冬至前后都有強冷空氣南下,導致氣溫驟降。
冬至的傳統習俗冬至是個大節,很多地方都有關于節氣的習俗。在中國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俗話說:“冬至到,吃水餃。”而南方則是吃湯圓,當然也有例外,如在山東滕州等地冬至習慣叫做數九,流行過數九當天喝羊肉湯的習俗,寓意驅除寒冷之意。在我國還保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用糯米粉捏成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祿壽的動物,然后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很多地區在冬至這一天有祭天祭祖的習俗,現在仍有一些地方如江浙一帶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
冬至和立冬的區別:在時間上,冬至是公歷12月21日至23日之間。立冬是公歷11月7日至8日之間。立冬代表冬天的開始。這里的“立”字是開始的意...
在中國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每年一到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相傳,這一習俗是不忘“醫圣”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冬至餛...
冬至的習俗有:祭祀,祈福,吃水餃,九九消寒,吃湯圓,吃麻糍等等。冬至又稱日南至、冬節、亞歲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
從氣候上說,立冬在古代對于中國來說,是進入冬季的標志。而冬至表明冬天最冷的時候來到,冬至日也是數九寒天的第一天。從傳統文化上來說,立冬的地位...
立冬:冬是終了,是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來的意思,這一天起冬天開始。冬至:日影最長,這一天北半球半天最短,黑夜最長,并開始進入數九寒天。立冬作為...
冬至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之一,“至”是“到來,到達”之意。冬至是全年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它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俗稱“冬節...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冬至是全年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它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俗稱“冬節”、“長至節”或“亞歲”等,民間甚至有“冬至...
冬至在很多地方被稱之為小年,所以中國人很多地方都是過冬至節的,在冬至的時候會準備很多活動和好吃的食物來準備迎接冬至,而冬至對于我們來說也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