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變法,又稱百日維新、維新變法、維新運動,是晚清時期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維新派人士通過光緒帝進行倡導學習西方,提倡科學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發展農、工、商業等的資產階級改良運動。
戊戌變法從1898年6月11日開始實施。其主要內容有:改革政府機構,裁撤冗官,任用維新人士;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開辦新式學堂吸引人才,翻譯西方書籍,傳播新思想;創辦報刊,開放言論;訓練新式陸軍海軍,科舉考試廢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門和無用的官職。
因變法損害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派的利益而遭到強烈的抵制。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發動戊戌政變,光緒帝被囚,康有為、梁啟超分別逃往法國、日本,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殺,歷時103天的變法失敗。
康有為
康有為(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原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又號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人稱康南海,中國晚清到民國時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代表人物。
梁啟超
梁啟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飲冰子、哀時客、中國之新民、自由齋主人。
清朝光緒年間舉人,中國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學家、文學家,戊戌變法領袖之一、中國近代維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譚嗣同
譚嗣同(1865年-1898年),字復生,號壯飛、華相眾生、海褰冥氏、寥天一閣主等,湖南瀏陽人。晚清官員譚繼洵之子。中國清末維新派政治家、思想家、“戊戌六君子”之一。
大部分學校分班考試科目涉及語、數、外3科,但是主要還是看數學成績。重點中學的數學題還是以奧數題為主,少部分小學數學題,也有部分學校考察少量初...
語法是英語學習的基礎,要注重掌握基本的語法知識,可以通過語法書籍和網上教程等方式進行學習。擴大詞匯量是提高英語水平的關鍵,可以通過背單詞和詞...
初中學歷可以通過五年一貫制大專、自考大專的方式考取大專學歷,如果考生想要報讀成人高考大專,初中畢業的考生需要考中專,取得中專學歷后以高中同等...
初中語文基礎差的學生對于考試中的寫作也是一大難題,只要能夠有選擇的進行課內以及課外相關書籍的閱讀,那么閱讀量積累多了,加上自身的專心針對練習...
洋務運動是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務派以“自強”“求富”為口號利用西方軍事裝備、機器生產和科學技術以挽救清朝統治的自救運動。洋務運動...
中考提分技巧:確保對基礎知識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因為中考中約80%的題目都是基于基礎知識的考查。在中考考場上,要注意一些答題細節,如題號寫清...
閱讀是提高語文能力的基礎,通過閱讀不同類型的文章,如小說、散文、詩歌、新聞等,可以擴大詞匯量,提高閱讀理解能力。背誦是提升語文成績的一大法寶...
中考志愿填報注意事項:中招政策明確規定錄取工作嚴格按政策、計劃、批次、志愿、中考成績等錄取,不突破一般公辦普高錄取資格線和民辦普高錄取資格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