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鷺的主要內容:此文以真誠的筆觸描繪了白鷺的生態特征,贊揚了尋常的事物中蘊含著內在美,隱晦地借孤獨而優美的白鷺來表達自己的政治追求。全文語言優雅,蘊含深意,用詞準確,語言質樸,沒有一句直接抒情,卻句句含情。
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適宜。
白鶴太大而嫌生硬,即如粉紅的朱鷺或灰色的蒼鷺,也覺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尋常了。
然而白鷺卻因為它的常見,而被人忘卻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線型結構,那鐵色的長喙,那青色的腳,增之一分則嫌長,減之一分則嫌短,素之一忽則嫌白,黛之一忽則嫌黑。
在清水田里,時有一只兩只白鷺站著釣魚,整個的田變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畫。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為白鷺設計的鏡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見它孤獨地站立在小樹的絕頂,看來像不安穩,而它卻很悠然。這是別的鳥很難表現的一種嗜好。人們說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嗎?
黃昏的空中偶見白鷺的低飛,更是鄉居生活中的一種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或許有人會感到美中不足,白鷺不會唱歌。但是白鷺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很優美的歌嗎?——不,歌未免太鏗鏘了。
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在骨子里的散文詩。
在南國優美的田野中、明凈清淺的小河邊,一種常見的水禽被人尊為水邊隱士、江田長者的白鷺,出沒其間把鄉居生活點綴得特別富有情趣。郭沫若以其特殊的觀察力,對白鷺進行了熱情的謳歌。
《白鷺》是《丁東草》三章(丁東、白鷺、石榴)中的一章,最初發表于1943年2月《文藝生活》第三、第四期,后收入小說散文集《波》中。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開貞,字鼎堂,號尚武。筆名沫若,麥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鴻,羊易之等。四川省樂山客家人,文學家、劇作家、詩人,是中國新詩奠基人之一。同時,還是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書法家、學者、社會活動家,致力于世界和平運動。郭沫若著述頗豐,主編《中國史稿》和《甲骨文合集》,全部作品編成《郭沫若全集》38卷。
《白鷺》的主要內容是:這篇文質兼美的散文生動地描寫了白鷺顏色的適宜、身段的精巧以及覓食、棲息、飛行時的韻味,給人以美的享受,表達了作者對白鷺...
《白鷺》一文表達了作者對白鷺優美的身形、體態的贊美,抒發了作者對白鷺的喜愛之情。全文通過作者對白鷺的體型、顏色、身姿等方面的描繪,表現了白鷺...
《白鷺》是近現代詩人、作家郭沫若于1942年10月創作的一篇散文。此文以真誠的筆觸描繪了白鷺的生態特征,贊揚了尋常的事物中蘊含著內在美,隱晦...
《白鷺》一文表達了作者對白鷺優美的身形、體態的贊美,抒發了作者對白鷺的喜愛之情。全文通過作者對白鷺的體型、顏色、身姿等方面的描繪,表現了白鷺...
《白鷺》是近現代詩人、作家郭沫若于1942年10月創作的一篇散文。下面是這篇散文的主要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白鷺》是近現代詩人、作家郭沫若于1942年10月創作的一篇散文。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白鷺課文相關知識,歡迎閱讀參考!
?白鷺是是近現代詩人、作家郭沫若于1942年10月創作的一篇散文。下面介紹了《白鷺》的主要內容和原文,供大家參考。
?隱晦地借孤獨而優美的白鷺來表達作者的政治追求。白鷺此文以真誠的筆觸描繪了白鷺的生態特征,贊揚了尋常的事物中蘊含著內在美。全文語言優雅,蘊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