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隨之的翻譯為:我們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張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跟他出來。這句話出自宋代王安石的《游褒禪山記》,這篇文章是王安石在公元1054年從舒州通判任上辭職,在回家的路上游覽了褒禪山,三個月后以追憶的形式寫下的。
意思:我們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張退出的人。
出處:《游褒禪山記》是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所作。
原文節(jié)選:方是時,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譯文:當決定從洞內退出時,我的體力還足夠前進,火把還能夠繼續(xù)照明。我們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張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跟他出來,而未能極盡游洞的樂趣。
從文章后面有“至和元年七月某日,臨川王某記”字樣,據(jù)此可知這篇名文是作者在宋仁宗(趙禎)至和元年即公元1054年寫的。當年4月,王安石從舒州(今安徽潛山縣)通判任上辭職,在回家探親途中游覽了褒禪山,同年7月以追記形式寫下此文。
作者敘述他和幾位同伴游褒禪山所見到的景物,以及游山經(jīng)過,并以此為喻,說明要實現(xiàn)這大理想,在研究學問上要“深思而慎取”。我們知道,王安石是主張變法的,青年時他就有志于改變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推行富國強兵政策。
但他也認識到,改革不可能一帆風順,必將遇到重重阻礙,要成功,“志、力、物”缺一不可,但“物”與“力”不可強求,一個人要想為社會有所貢獻,我們能做的只有“盡吾志”。“盡吾志”思想正是王安石后來百折不撓實行變法的思想基礎,也是他文章應“有補于世”、“以適用為本”思想的具體體現(xiàn)。
誓不相隔卿且暫還家去翻譯是:我發(fā)誓不同你斷絕,你暫且回到娘家去。出自《孔雀東南飛》,《孔雀東南飛》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敘事詩,也是樂府詩...
以是知公子恨之復返也的翻譯是:因此知道公子會因為感到遺憾而再回來的。出自兩漢司馬遷的《魏公子列傳》。本傳中詳細地敘述了信陵君從保存魏國的目的...
“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意思是到了那幽深昏暗而使人感到模糊迷惑的地方卻沒有必要的物件來支持,也不能到達。這句話出自宋·王安石...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的意思是:在朝廷里做高官就應當心系百姓。這句話出自于:北宋文學家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后半句是: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意...
“王嘗語莊子以好樂,有諸”翻譯:大王曾經(jīng)和莊子談論過愛好音樂,有這回事嗎?出自《莊暴見孟子》,《莊暴見孟子》”是《孟子》中的經(jīng)典段落,節(jié)選自...
“微斯人,吾誰與歸”出自北宋時期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意思是:除了這種人,我能和誰是一路歸去呢?表達了范仲淹想與古人同路,然而現(xiàn)實中又沒有能...
“見犯乃死,重負國”翻譯:受到侮辱才去死,更對不起國家!出自《蘇武傳》,《蘇武傳》是漢代史學家、文學家班固創(chuàng)作的史傳文。全文語言千錘百煉,儉...
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翻譯:秦皇喜歡繁華奢侈,人民也顧念他們自己的家。出自《阿房宮賦》,《阿房宮賦》是唐代文學家杜牧的賦作。此賦通過對阿房宮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