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主要反映的是黃河中下游地區的氣候。也就是中原地區二十四節氣起源于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通過后朝不斷的完善,到秦漢年間,24節氣就完全確定了。
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起源于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以后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歷》,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于歷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沿黃經每運行15度所經歷的時日稱為“一個節氣”。每年運行360度,共經歷24個節氣,每月2個。
1.立春:陽氣開始復蘇,氣溫逐漸回升。
2.雨水:降雨增多,寒潮減少,春雨潤物。
3.驚蟄:春雷驚醒,氣溫回升較快,草木抽芽。
4.春分:白晝與黑夜持平,氣溫回升較快,小草開始生長。
5.清明:灑掃墓地、紀念祖先,也是春耕時節。
6.谷雨:雨水充足,是春耕的關鍵時期。
7.立夏:夏季真正開始,氣溫逐漸升高。
8.小滿:氣溫達到一定高度,是麥收的關鍵時期。
9.芒種:夏收作物成熟,玉米、高粱成熟。
10.夏至:白晝最長,是農民的重要節氣,也是漢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11.小暑:氣溫達到一定高度,是伏天開始之前的預兆。
12.大暑:氣溫達到最高峰,是伏天的開始。
13.立秋:秋季正式開始,天氣逐漸轉涼。
14.處暑:伏天結束,天氣開始涼爽。
15.白露:氣溫逐漸下降,露水開始出現。
16.秋分:白天與黑夜持平,氣溫持續下降。
17.寒露:露水更加濃重,天氣變得更加涼爽。
18.霜降:氣溫逐漸下降,日夜溫差加大。
19.立冬:冬季正式開始,氣溫逐漸下降。
20.小雪:天空中開始飄雪,氣溫進一步下降。
21.大雪:降雪持續增多,是北方冬季最寒冷的時期。
22.冬至:白晝最短,是冬季的重要節氣,也是漢族的傳統節日冬至節。
23.小寒:氣溫達到最低,是寒冷天氣的開始。
24.大寒:氣溫達到一年中最低,是寒冷天氣的高峰期。
二十四節氣,是歷法中表示自然節律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的特定節令,蘊含著悠久的文化內涵和歷史積淀,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
《二十四節氣歌》所對應的節氣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
二十四節氣與自然季節的變化密切相關,可以作為人們保健養生的參考。在每個節氣到來之前,可以通過適當的飲食、運動等方式,調節身體內部環境,保持身...
二十四節氣諺語:1、立春晴,雨水勻。2、早起三日頂一工,早起三年頂一冬。3、秋雨透地,降霜來遲。4、光增產,不節約,等于買了無底鍋。5、霜降...
二十四節氣,是歷法中表示自然節律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的特定節令。一歲四時,春夏秋冬各三個月,每月兩個節氣,每個節氣均有其獨特的含義。廿四...
二十四節氣全詩: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立春花開,雨水來淋,驚蟄春雷,蛙叫春分,清明犁田,谷雨春茶。...
二十四節氣順口溜: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
二十四節氣順口溜是: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