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河南省中考歷史試題繼續著力于"雙減"政策的落實,貫徹基礎性和普及性的原則,難易適中,閱讀量恰當,題型、題量上與2022年保持一致,涉及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中國現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現代史六個部分。
一、素養立意,考查學科思維和關鍵能力
2023年河南省中考歷史試題重視學科核心素養的涵育。試題立意上堅持以唯物史觀為指導;分析歷史時,要求學生將其置于特定的時空條件之下;注重史料實證、史論結合的學科方法;引導學生運用想象、聯想、分析、概括、比較、歸納、綜合等方法理解和解釋歷史;增強國家和民族認同,開拓國際視野,培養遠大理想和社會擔當。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等唯物史觀指導下的試題立意,在試卷中處處可見。
試題特別注重使用蘊含直觀、原始、鮮活、豐富歷史信息的原始史料,如甲骨文、統計數據、古代計數符號、陽燧取火示意圖、大金字塔三角形入口圖等,提高學生研讀史料的方法和證據意識,培養求真、求智、求善的學史能力和品質。
除選擇題外,非選擇題高頻出現“(比較)相似”、“概括”(特點、影響)、說明(價值、影響)等指向詞,拉動學生思維從“記憶”向“理解”層級跨越,激發學生運用高階思維多角度、多層次地解釋歷史,分析、解決實際問題。
第14題,呈現我國近年在“治理沙化土地”工作中取得的豐碩成果,使學生體會黨和政府“保護耕地、寸土必珍”的決心和智慧;第23題從“經濟發展”與“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聯系點切入,引導學生歸納經濟成就、感知人民生活變化,認識中國共產黨堅持“人民至上”“推動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的思想。有利于培養學生熱愛黨、熱愛祖國的情懷,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
二、穩中求新,注重問題和情境的創新設計
試題注重創設新情境,廣泛取材,努力貼近學生學習、生活實際和社會現實,所選素材與學生所學內容、具備的關鍵能力關聯性強,問題的設置、任務與新情境高度融合,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問題設計緊密圍繞試題立意展開,問題結構呈現層次性、遞進性、關聯性,問題指向具有實踐性、應用性、操作性。
選擇題第2題、第15題、第16題、第21題,分別用古文字字形圖、古數字字形圖、中世紀城市的分布示意圖、古代取火技術示意圖和金字塔大門承重示意圖,創設了真實、鮮活的情境,輔以恰當的問題設計,指向明確,貼近學生心理,激發學習歷史的興趣和探究的好奇心。
第24題“動手繪制示意圖”,是2017年題型的重現,試題難度有所降低,且與材料的適切度高。此題型的再現,直接考查了學生動手能力,能否對文字材料的宏觀把握或條分縷析,能否文字和圖示信息的相互轉化,這些正是學生閱讀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體現。
第25題歷史寫作題型,從2022年開始有了明顯轉折,要求“提煉并圍繞一個觀點”展開。2023年本題型整體要求沒有明顯變化,但素材形式新穎(大事年表),信息比較復雜多維,也給學生提供了更加開放、多元的立意空間。由此可見河南中考歷史試題的命制始終致力于守正創新,不斷提高情境創設的真實性、典型性和適切性。
1、課前預習:在上新課前,要對即將學習的內容認真讀一遍,在讀的過程中把自己覺得不太理解或有疑問的句子圈畫出來,自己有些什么想法或疑問也可寫下來。
2、帶著問題認真聽課和做好筆記:上課時要認真專注地聽老師講解和同學發言,認真思考,積極回答問題,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認真做好筆記,把上課的要點、線索記下來,并留出適當的位置,課后將其補充完整。這樣通過動手、動眼、動耳和動腦等多方面的刺激,就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記憶。
2023年河南中考語文試卷友好、親切又富有挑戰和趣味,整體難易恰切,穩中有新。試題以課標為依據,部分題目的設計與教材關聯度強,與一些課文后的...
根據歷年經驗,河南省中考成績的正式公布時間一般是在考試后的12天之內,也就是說,應該在7月上/中旬左右才會公布2023年河南省中考成績。考生...
根據歷年經驗,河南省中考成績的正式公布時間一般是在考試后的12天之內,也就是說,應該在7月上/中旬左右才會公布2023年河南省中考成績。考生...
2023河南中招成績預計在7月中旬公布,河南中考成績每年都在考試結束后的10個工作日左右公布,河南2023年中考時間6月26-28日,所以預...
2023河南中招成績預計在7月中旬公布,河南中考成績每年都在考試結束后的10個工作日左右公布,河南2023年中考時間6月26-28日,所以預...
2023年河南中考政治已經結束,根據中考考生反應,中考試題總體難度較去年中考難度有所增加,對考生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要求較高;試題既體現了義...
2023年河南中考數學已經結束,根據中考考生反應,總體來說比較平和,試題難易適中,題目具有區分度,題型穩中求新。試卷全面考查學生的積累、理解...
2023河南中考語文作文題目:記敘文:喊出__的名字、議論文:根據材料提煉觀點。據考生回憶,材料內容為:小花雖渺小卻仍能給世界增添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