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粽子:粽子也是藥膳的一種。糯米具有益氣健脾、開胃消食的作用。用來包裹粽子的粽葉更有講究。北方大多用蘆葦葉,南方多用竹葉和荷葉。掛艾葉菖蒲:端午過后,邪氣主要是濕熱、穢濁,所以要芳香化濕,芳香化濁,端午節的習俗中總離不開芳香。
吃粽子:粽子也是藥膳的一種。糯米具有益氣健脾、開胃消食的作用。用來包裹粽子的粽葉更有講究。北方大多用蘆葦葉,南方多用竹葉和荷葉。
掛艾葉菖蒲:端午過后,邪氣主要是濕熱、穢濁,所以要芳香化濕,芳香化濁,端午節的習俗中總離不開芳香。
佩戴香包:端午節佩戴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飲雄黃酒:雄黃是一種礦物質,俗稱“雞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有毒。一般飲用的雄黃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釀的黃酒里加入微量雄黃而成。雄黃酒有殺菌驅蟲解五毒的功效。
賽龍舟:賽龍舟是中國端午節的習俗之一,也是端午節最重要的節俗活動,在中國南方地區普遍存在。起源可追溯至戰國時代。史書記載,賽龍舟是為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興,不僅是一種體育娛樂活動,更重要的是全現了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天中節等,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
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升至正南中天,是龍飛天的吉日,即如《易經·乾卦》第五爻的爻辭曰:“飛龍在天”。
初源于古代百越地區對龍圖騰的崇拜與信仰。后源于詩人屈原在該日抱石跳汨羅江自盡。關于這個節日的由來一開始是為了驅邪防病,為此在端午這天有喝雄黃酒的習俗,后來楚國的愛國詩人屈原在這一天跳江,于是端午節就成了紀念屈原的日子,部分地區是為了紀念忠臣伍子胥的。
端午節的介紹: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重五節、天中節等,是漢族的傳統節日,日期在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歡慶娛...
端午節是流行于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羅江自盡,后人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
端午節的來歷:端午節主要是為了紀念楚國的愛國詩人屈原。屈原在公元前278年農歷五月初五,因國家被秦軍攻破而選擇以身殉國,跳入汨羅江。為了防止...
端午節的由來: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羅江自盡,后人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端午節...
端午節有一個習俗是掛艾草。艾草是一種具有濃郁香氣的植物,相傳可以驅邪避邪,保佑家庭平安。在端午節這一天,人們會將艾草掛在門口或者懸掛在屋內,...
掛菖蒲是中國傳統的端午節習俗之一。端午節是農歷五月初五,人們在這一天會在門前掛上菖蒲,以驅邪避禍、祈求平安。菖蒲被認為具有辟邪的作用,所以人...
1~3年級端午節古詩:端午至太平寺【作者:喻良能】客里逢端午,僧廊雨氣涼。筼筜千個碧,薝蔔六花香。魯頖程尤遠,潘輿興自長。糝蒲傾美酒,笑入醉...
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