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端午節的古詩有:1、《和端午》北宋·張耒: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2、《己酉端午》元末明初·貝瓊: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海榴花發應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
1、《和端午》北宋·張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2、《己酉端午》元末明初·貝瓊: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
海榴花發應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
3、《端午三首·其一》南宋·趙蕃:
謾說投詩贈汨羅,身今且樂奈渠何。
嘗聞求福木居士,試向艾人成祝呵。
4、《端午日》唐·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5、《端午》唐·李隆基: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
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億兆同歸壽,群公共保昌。
忠貞如不替,貽厥后昆芳。
6、《端午即事》南宋·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見,新知萬里外。
丹心照夙昔,鬢發日已改。
我欲從靈均,三湘隔遼海。
7、《端午日賜衣》唐·杜甫: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
意內稱長短,終身荷圣情。
8、《乙卯重五詩》宋·陸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9、《同州端午》唐·殷堯藩:
鶴發垂肩尺許長,離家三十五端陽。
兒童見說深驚訝,卻問何方是故鄉。
10、《午日處州禁競渡》明·湯顯祖:
獨寫菖蒲竹葉杯,蓮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甌江死,舟楫何勞吊屈來。
1、菩薩蠻·端午日詠盆中菊
清·顧太清
薰風殿閣櫻桃節,碧紗窗下沈檀爇。
小扇引微涼,悠悠夏日長。
野人知趣甚,不向炎涼問。
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開。
2、殢人嬌·或云贈朝云
宋·蘇軾
白發蒼顏,正是維摩境界。空方丈、散花何礙。朱唇箸點,更髻鬟生彩。這些個,千生萬生只在。
好事心腸,著人情態。閑窗下、斂云凝黛。明朝端午,待學紉蘭為佩。尋一首好詩,要書裙帶。
端午最佳古詩:己酉端午:貝瓊〔元代〕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海榴花發應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譯文:端午突遇風雨天氣昏沉陰暗,汨羅江上...
端午節源于戰國時期的時候,愛國詩人屈原在端午節的時候抱石跳汨羅江自盡,后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主要的風俗習慣有賽龍舟、吃粽子、采草藥...
端午節掛艾草與菖蒲的寓意是為了驅病、防蚊、辟邪。菖蒲和艾葉的成熟期都是在端午節前后,而且它們都帶有獨特的香味,實際作用驅蟲醒神。因為菖蒲的葉...
端午端午,端起了快樂,放下了煩惱;端起了清閑,放下了忙碌;端起了幸福,放下了無助。預祝端午快樂,幸福依然,精彩生活樂陶陶。民俗民風端午節,家...
端午節,歲月為你“端”來一生的平安健康,請你“捂”住;生活為你“端”來一世的快樂如意,請你“捂”住;我為你“端”來真誠的祝福,請你“捂”住!
端午節是為紀念屈原的,出自《史記》。端午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天中節等。端午節的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
端午節吉祥成語:端午安康、端午暖陽、端午吉祥、端午健康、端午平安、端午粽香、端午正陽、端午順暢、端午如意、端午開泰、心想事成、如意吉祥、健康...
適合1至3年級學生的端午節古詩:1.《端午節》五月五日人歡笑,掛艾葉、菖蒲香。龍舟競渡水漣漪,良辰美景任你狂!2.《賽龍舟》五月五日是端陽,...